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基孔肯雅热研究新发现:免疫细胞的“暗通款曲”

宸安生物
2025.8.13

近期,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广东等地引发关注。自 2025 年 7 月以来,广东省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市顺德区作为核心区,感染病例占全省 95% 以上。截至 8 月 6 日,虽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连续 7 天呈下降趋势,但疫情已出现外溢,广州、东莞、深圳等地以及一些外省城市均有报告病例。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2025 年版)》,截至 2025 年 6 月,全球已有 119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面对这一疾病,一项发表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研究“Crosstalk between CD64+MHCII+ macrophages and CD4+ T cells drives joint pathology during chikungunya”带来了重要发现。

研究人员利用流式质谱技术对感染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小鼠展开研究,发现其关节足垫有大量活化的巨噬细胞浸润。关节足垫中存在大量 CD64+MHCII+和CD64+MHCII-巨噬细胞,其前体细胞——CD11b+Ly6C+炎性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出现之前就被募集到此。这些髓系亚群的募集与分化依赖于CD4+T细胞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但这些细胞间具体如何“交流”以影响疾病进程呢?

通过流式质谱分析发现关节足垫中的CD64+巨噬细胞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期间上调

e8bb2636611dab88461e5e0d479c85bd.jpg

研究人员对CD64+MHCII+和CD64+MHCII-巨噬细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了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参与T细胞增殖和分化途径的基因。原来,不同类型巨噬细胞与T细胞间存在复杂“对话”,且这种“对话”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从感染CHIKV的小鼠体内去除包括CD64+MHCII+巨噬细胞在内的吞噬细胞,结果小鼠疾病病理减轻,证实这些细胞在CHIKV感染中起促炎作用。

CD64+MHCII+巨噬细胞与CD4+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基孔肯雅病毒发病机制

f8dc4c78744fc83bb81bf239a641c4d5.jpg

这项研究揭示了CD64+MHCII+巨噬细胞与CD4+ T细胞间协同作用推动CHIKV免疫发病机制。流式质谱技术在其中功不可没,让我们看清病灶中“暗通款曲”着的各类免疫细胞中最瞩目的那些亚群,为开发抗 CHIKV 新疗法提供了方向,也让我们朝着攻克基孔肯雅热这一公共卫生难题更近一步。

关于宸安

宸安生物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强大易用的单细胞解决方案,通过高通量单细胞组学与先进算法的结合,深度解析免疫系统个体化差异和动态变化,为复杂疾病的生物学机制解析、疾病的精准分型、伴随诊断和创新治疗提供科研和临床级的流式质谱产品和服务。

a0abc465057a0d2e45f290496005b3e2.jpeg


文章作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