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新势·合成新知·合成新质——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博览会(SBC2025)盛大开幕
2025年3月30日,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博览会(SBC2025)在江苏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合成新势,合成新知,合成新质”为主题,汇聚了百余名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投资界人士,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吸引近万名行业同仁前来参与。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作为合作媒体,报道会议精彩内容。
大会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经纬、佰傲谷BioValley举办,设10余场高水平专题论坛、高端闭门会、技术研讨会等内容,吸引近100家企业前来展览展示,涵盖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中下游。
大会开幕
大会现场
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仪式。现场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陶勇等作开幕致辞和报告演讲。
首先由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美锦主持开幕仪式。
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 郭美锦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 陆卫东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在致辞指出,江北新区正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聚焦合成生物产业,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并吸引众多企业落户。新区还建立了基金矩阵,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陆卫东诚邀各界到新区投资兴业,承诺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合成生物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原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
许智宏院士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肯定了合成生物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解决全球健康、农业、环境和能源等挑战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到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如基因编辑和人工细胞工厂构建等,并分享了两个案例:一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人参稀有皂苷,解决传统种植问题;二是改造水稻生产辅酶Q10,提升农作物营养价值。许智宏强调合成生物学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中国需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推动跨界合作,希望本次大会成为思想碰撞和合作共赢的平台,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满足国家需求,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赵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赵黎明在致辞中表示,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制造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展现出巨大潜力。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校,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加快生物工程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此次博览会为产学研各方提供了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希望大家充分交流,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黄和
黄和院士作为本届大会主席进行致辞,他表示,合成生物学被誉为21世纪的生命科学革命,是国家战略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师范大学在生物科学领域拥有百人规模的国家级创新团队,建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承担了1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金项目。近年来,学校深化与企业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多个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创新生态。黄和表示,南京师范大学愿与全球同行携手探索生命奥秘,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接下来是精彩的学术报告交流环节,由黄和院士进行主持。
黄和院士主持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子新
邓子新院士做题为“合成生物科技的颠覆性——以驱动大健康产业变革的科创实践为例”的精彩报告。他指出合成生物学处于发展初期,但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和颠覆性,尤其在大健康产业。邓子新院士强调,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设计和调控实现生物系统的工程化改造,能够优化传统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减少污染。他还提到,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已占全球的60%,但在理论创新向应用转化方面仍有不足,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革。
德国工程院院士 曾安平
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分享了题为“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报告。他指出,尽管合成生物学在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案例仍然较少。曾安平院士以二元醇生物制造为例,强调从产品应用出发整合工艺的重要性,指出下游分离提取环节常被忽视,却对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他还介绍了电生物合成技术的潜力,以及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中心在碳合成生物学和能量代谢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陶勇
陶勇研究员报告题为“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的能力边界”,分析了不同层级技术的产业化潜力。他指出,生物制造的核心在于通过基因修饰将菌种改造为高效的细胞工厂,以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品。陶勇通过多个案例,详细介绍了从天然代谢途径优化到非天然途径设计的技术层级,强调了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AI技术在推动生物制造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尽管在天然化学品和部分非天然化学品的生产上已取得进展,但对于完全非天然物质的生物制造,仍面临巨大挑战。陶勇研究员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以突破代谢流分析、酶活性和稳定性、以及途径设计复杂性等限制,推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精彩的学术报告结束后,由佰傲谷BioValley CEO张伟、海正药业研究院院长周厚江、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主任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庄英萍、亚马逊云科技初创生态与投资生态资深战略顾问郑波和璞跃中国基金合伙人朱晓雯共同进行2025合成生物影响力榜单揭榜仪式。
图由左至右分别为:张伟先生、周厚江院长、庄英萍教授、郑波先生和朱晓雯女士
大会最后进行了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多位嘉宾围绕合成生物学的平台技术、产品开发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普遍认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需要平衡平台建设和产品开发,强调了平台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生物制造过程中,连续化、智能化的平台技术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嘉宾们也指出,合成生物学产品需要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痛点,无论是客户的痛点还是行业的痛点,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差异化和价值。此外,讨论还涉及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问题,强调了技术平台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以及企业在技术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嘉宾们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并鼓励初创企业坚持初心,追求极致,以实现合成生物学的长远发展。
图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次为:佰傲谷BioValley CEO 张伟、德国工程院院士 曾安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庄英萍、国家开发投资集团首席科学家 李寅、嘉必优执行总经理 李翔宇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陶勇
分会论坛:新药开发与天然产物专场
30日下午新药开发与天然产物专场的内容是重组蛋白与活菌药物,由生银集团创始人许晓椿进行主持。
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龚国利 教授/博导
龚国利教授报告题为“白蛋白药物的绿色生物制造”。他指出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目前主要从血浆中提取,但存在原料受限和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团队致力于通过生物工程方法生产重组白蛋白,以实现绿色生物制造。龚教授提到,白蛋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市场量非常大。他们通过改造微生物表达系统,优化发酵过程,提高白蛋白的产量和纯度,目标是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
东北大学控制工程学院光电传感与泛在智能研究所研究员 赵忠鹏
赵忠鹏研究员的报告题为“合成生物学在新型生物制品研发中的现实应用及未来展望”。他在报告中分别从合成生物学在重组细菌疫苗、重组病毒疫苗中的应用和合成生物学在全人源中和抗体中、病毒多肽药物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制品研发生产赋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合成生物学在新型生物制品研发中的现实应用及未来展望。他强调了合成生物学在疫苗研发、药物生产、以及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产业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英诺维尔创始人&CEO 陈皓
英诺维尔创始人兼CEO陈皓做了题为“英诺维尔单克隆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合成生物学高效研究”的报告。他分别介绍了公司的几个单克隆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高度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系统,实现从核酸提取到单克隆细胞培养的全流程自动化,能满足大型药企和研究机构的需求。此外,系统还配备了灵活的软件支持,包括工艺架构、数据采集和监测,以及客户自定义操作界面,极大地提高了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效率和数据管理能力。
知易生物副总经理 刘洋洋
知易生物副总经理刘洋洋博士报告题为“基于脆弱拟杆菌的创新活体生物药开发”。他指出活体生物药是新兴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与人体微生物组紧密相关。刘洋洋提到,从2013年开始的基础研究到目前的临床试验,知易生物在活体生物药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利用天然和工程菌株治疗疾病。他还强调了活体生物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计划。
生银集团创始人 许晓椿
生银集团创始人许晓椿分享的报告题目是“大型动物反应器在抗体和蛋白药物领域的合成生物学应用”。许晓椿在报告中概述了药品发展的历史,从小分子药物时代到抗体药物和细胞基因药物时代,并强调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抗体药物和蛋白药物生物智造中的关键作用。他特别指出,大型动物反应器在合成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生产高质量抗体药物方面。许晓椿还提到,合成生物学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和生物智造,能够创建定制化细胞基因药物,为个性化医疗开辟新途径。报告总结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对于抗体药物/蛋白药物生物智造的重要地位,并展望了其在未来个性化医疗中的潜力。
创健医疗原料研发事业部总监 李佳佳
创健医疗原料研发事业部总监李佳佳进行了题为“合成生物在蛋白及核酸的研制创新”的报告。在报告中,李佳佳首先概述了全球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一些当前产品存在的关键问题。他进一步探讨了一种新型DNA纳米材料——四面体核酸(tFNA),并强调了这种材料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以及促进原料再生方面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李佳佳详细阐述了创健医疗在生物合成四面体核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介绍了公司如何克服序列设计、DNA提取、DNA酶切割和原料纯化等四大技术难题,从而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创新进展。
厂商风采
本次汇聚了120余家企业前来展览展示,包含原料与产品、前沿研究软硬件、工艺与装备以及其它综合展示区域,涵盖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中下游。展会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各参展企业积极踊跃。以下为部分参展企业: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赛多利斯斯泰帝(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深圳华大智造销售有限公司
苏州英赛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艾贝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元一(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生物医药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同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奔曜科技有限公司
珐成制药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艾里奥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保兴赛斯制药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润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新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帆百泰(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博大浓缩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
企业风采
-
焦点事件
-
焦点事件
-
企业风采
-
科技前沿
-
焦点事件
-
焦点事件